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 *
黄学锦,李艾莲,龙彩霞
(重庆邮电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如何真正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是翻转课堂实施和推广的关键。 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通过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后发现,学生对翻转课堂整体比较满意,但仍存在对翻转课 堂适应度低、对个人角色认识不到位等问题。 最后文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要发挥教学团队力量,加大翻转课堂实施的广度和深度等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问卷调查;满意度;重庆邮电大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1-0030-05
“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和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时间用来讨论解决问题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和个性化培养,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重构教学双进程,进而形成开放性知识。 [1]2007年,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两位化学教师最早将翻转教学运用于美国的中学课堂实践之中。[2]在国内,重庆聚奎中学于 2011 年进行最早尝试, 随后翻转课堂以颠覆传统教学的姿态在国内迅速扩张。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翻转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经过长期实践可以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形成固化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如何摒弃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探索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 [3]但经过调研发现,完全照搬西方的“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效果并不佳。 因此找到阻碍翻转课堂实施的障碍和原因,探求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路径成为当务之急。
一、研究背景
国内教育界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探讨日趋系统化,尤其关注微课、慕课创新,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翻转课堂”在国内快速发展[4]。 但在现阶段,国内翻转课堂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实际素质与翻转课堂所要求的高素质不匹配,如大多数教师不具备制作微型课程等技术的能力[5][6];二是学生自控力不强、自主学习意识差,课前预习在没有监管者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可能不会观看教学视频甚至不预习,导致课前自学效果不佳, 最终影响课中翻转课堂的实施和有效开展;三是很多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引导机制,这种机制使得教师投入教学的时间明显少于科研,对高校教学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7]。
重庆邮电大学(以下简称“重邮”)是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优势,信息通信技术(ICT)教学与研究水平在重庆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高等院校。 关于翻转课堂实施的技术支撑,不管是硬件、软件还是人才储备,重邮都具有较强的优势。 近年来,重邮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号召,自 2016 年开始,先后立项 4 批共 69 门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试点,该项工作仍在深入推进。目前,重邮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已从前期的初步尝试,发展到现在的学时安排自主化(任课教师决定课堂讲授和课后自学的学时比例)、教学场地多元化、教学模式灵活化、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试点全面化等程度。 本文在重邮翻转课堂实践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对参与过翻转课堂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翻转课堂实施的效果,探索其影响因素,并为更深层次推进翻转课堂实践提供解决方案。
二、研究过程
1.问卷设计
为了研究学生对翻转课堂实施的具体满意度,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教学实践的实际情况和翻转课堂的相关特点,问卷从网络学习平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整体感受等五个方面设计问题。为便于量化分析,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记分:“非常赞同” 记为“5”、“ 赞同” 记为“4”、 “ 一般” 记为“3”、“ 不赞同” 记为“2”、“非常不赞同”记为“1”。 问卷共包含 5 个一级指标和 29个二级指标(如表 1 所示)。
表 1 翻转课堂实施的学生满意度指标
一级评价指标 | 二级评价指标 |
网络学习平台 | 提供的网络学习平台友好快捷学习资源下载轻松自如 教学模块设计科学合理 互动交流方便及时 |
课前预习 | 预习时间长短合理学习任务设计科学 提供的学习资源满足要求 整体预习效果满意 |
课堂教学 | 课堂形式灵活多样 课堂时间安排合理 学生课堂主动性高 基础知识掌握更全面教材知识有拓展 整体教学效果满意 |
整体感受 | 增强了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学习激情 课堂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 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沟通、表达能力 学习速度更快(效率) 知识掌握更多(效果) 我能很好适应翻转课堂学习 我愿意继续采用翻转课堂学习 |
影响因素 | 教师主观意愿对翻转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对翻转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学生主观意愿对翻转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对翻转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学校政策对翻转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翻转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 |
2.数据采集与整理
本次问卷发放以网络为媒介在问卷星平台进行发布,调查对象主要为重庆邮电大学实践过翻转课堂教学的学生。 共收到问卷 185 份,为保证问卷的可靠、有效性, 删除不合理问卷后保留问卷 176 份,回收率为 95.1%。
完成问卷发放和筛选后,应用统计学软件 EViews 7.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三、研究结果
1.描述性统计分析
问卷共设计 5 个一级指标及 29 个二级指标, 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均值及标准差,并将指标平均值按照降序排序,结果见表 2-表 4。
表2“为二级指标均值和一级评价指标得分一览表”。统计量指标均值为3.62,最大值和最小值范围在0.477之间,方差为 0.139。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评价结果比较集中,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整体教学较为满意,对网络学习平台满意度最高,对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和整体感受满意度相对其它一级指标偏低。
表 2 二级指标均值和一级评价指标得分一览表
| 均值 | 最小值 | 最大值 | 范围 | 方差 | 项数 |
指标均值 | 3.620 | 3.369 | 3.847 | 0.477 | 0.139 | 29 |
| 均值 | 标准差 |
网络学习平台 | 3.7656 | 1.01698 |
整体影响因素 | 3.6989 | 0.66921 |
课堂教学 | 3.6534 | 0.74821 |
课前预习 | 3.5653 | 0.73872 |
整体感受 | 3.5063 | 0.77307 |
在对二级指标进行分析时,考虑到学生对翻转课堂实施实际过程的感受,将二级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学生对翻转课堂过程性的直接感受 (如表 3 所示); 另一部分为学生对翻转课堂整体影响因素的评价
(如表 4 所示)。
从表 3 和表 4“二级评价指标一览表”中可以看出, 学生对“能很好适应翻转课堂”、“预习时间长短合理”这两个指标得分相对偏低;学生普遍赞同“学生主观意愿” 和“学生综合素质”对翻转课堂有很大影响,这两个指标得分均值均在 3.8 以上。说明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 学生主观愿意接受新型教学模式,但教师具体操作时可能存在操之过急、对学生要求过高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
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 EViews7.0, 将网络学习平台满意度、课前预习满意度、课堂教学满意度、主观影响因素 4 个一级评价指标,分别与总体感受满意度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其中, 整体感受为被解释变量Y,网络学习平台满意度、课前预习满意度、课堂教学满意度、整体影响因素分别为解释变量 X1、X2、X3 和 X4。
由回归分析结果 (如表 5 所示),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4 个一级指标与整体满意度均呈较高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表 3 二级评价指标——学生过程性直接感受得分一览表
| 均值 | 标准差 |
学习资源满足要求 | 3.8466 | 0.89077 |
学习资源下载轻松自如 | 3.8409 | 0.99008 |
网络学习平台友好快捷 | 3.8295 | 1.02786 |
教材知识有拓展 | 3.7727 | 0.86490 |
教学模块设计科学合理 | 3.7614 | 0.90704 |
课堂形式灵活多样 | 3.7159 | 0.96746 |
整体教学效果满意 | 3.7102 | 0.90150 |
课堂时间安排合理 | 3.6364 | 0.94635 |
互动交流方便及时 | 3.6307 | 1.01698 |
基础知识掌握更全面 | 3.6023 | 0.88207 |
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 3.5852 | 0.89673 |
学习效果 | 3.5852 | 0.90308 |
学习效率 | 3.5625 | 0.91124 |
学习任务设计科学 | 3.5511 | 0.89296 |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 3.5284 | 0.91919 |
提高了沟通、表达能力 | 3.5170 | 0.97965 |
增强了学习自觉性 | 3.4886 | 1.05824 |
学生课堂主动性高 | 3.4830 | 0.96791 |
愿意继续采用翻转课堂 | 3.4830 | 1.00271 |
整体预习效果 | 3.4602 | 0.91252 |
提高了学习激情 | 3.4375 | 1.01788 |
预习时间长短合理 | 3.4034 | 0.96912 |
能很好适应翻转课堂 | 3.3693 | 0.91024 |
表 4 二级评价指标——整体影响因素得分一览表
| 均值 | 标准差 |
学生主观意愿 | 3.8295 | 0.87141 |
学生综合素质 | 3.8068 | 0.87319 |
教师主观意愿 | 3.6648 | 0.79722 |
传统教育理念 | 3.6648 | 0.92341 |
教师专业能力 | 3.6364 | 0.83744 |
学校政策 | 3.5909 | 0.88977 |
这 4 个一级指标均以较高程度影响着翻转课堂的整体满意度;其中课堂教学与整体感受满意度呈高度相关,网络平台、课前预习、整体影响因素与整体满意度相关性次之;课堂教学满意度与整体感受满意度的回归系数约为 0.769, 这表示每提高 1 个量度的课堂教学满意度,将会提高 0.769 个量度的整体满意度。
以上结论与我们开展翻转课堂的实际情况相符,学生普遍对课堂教学依赖程度较大,在课前准备阶段主观能动性不强、重视度不够。
四、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翻转课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表 5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自变量 | 截距 | 回归系数 | 一元回归方程 |
X1:网络平台满意度 | 1.611649 | 0.503147 | Y=1.611649+ 0.503147*X1 |
X2:课前预习满意度 | 1.222318 | 0.640611 | Y=1.222318+ 0.640611*X2 |
X3:课堂教学满意度 | 0.695093 | 0.769479 | Y=0.695093+ 0.769479*X3 |
X4:整体影响因素满意度 | 1.307289 | 0.594513 | Y=1.307289+ 0.594513*X4 |
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应度低
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应度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过度依赖。 我国学生从中学开始,养成了一种被动式学习模式,依赖于教育者全过程监管,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到了大学后很难快速适应翻转课堂教学中以自身为主体 的主动性学习模式。 另一方面,信息化带来社会变革,而教育领域反应却相对滞后。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高校也在积极寻求创新和变革。 “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推广的速度很快, 但如何汲取其精髓,找到真正适合中国本土化的翻转模
式,至关重要。
学生能认识到自身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但实际行为缺失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一方面对“课前预习主动性”评价偏低,同时又普遍赞同“学生主观意愿及综合素质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 这说明学生虽然主观认识到“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行为上又存在缺失,学习的主动性、自律性有待提高。 再者,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期望值高,但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更多要依赖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积累。 如果学生课前没有很好地进行预习和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课堂翻转将会举步维艰,“翻转”还不如不“翻转”,教师面临两难选择。
学生欠缺有效的自学方法和小组合作精神
翻转课堂能够正常实施的前提是学生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在二级评价中,学生对“整体预习效果”、“预习时间长短合理”、“提高了学习激情”这几个指标得分相对偏低。 说明对于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把握预习节奏,课前预习安排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思想是调动每个学生的优点,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课后持续学习等大多数情况下均是以小组协助形式开展。 但由于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策略,难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8]。 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完成小组任务时,学生搭便车的现象严重,课堂翻转后,学生更容易出现两级分化。
4.没有合理有效的考评机制
萨德勒曾指出, 学生对如何取得好成绩的认识与教师的认识越接近, 评价对学生所起的作用将越大[9]。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与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 是促进学习的三大主要外部因素[10]。 现有的学生成绩评定多重视结果评价,而翻转课堂的效果更多体现在过程性评价中。 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虽加大了过程成绩比重, 但普遍存在采用小组同分
(即一个小组成员得分相同) 或是组内成员互评等不全面、不具体、不客观的考评方式。
五、 对高校深入开展翻转课堂的建议
作为高校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思变,掌握翻转课堂的精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践行翻转课堂。
1.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
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在翻转课堂实施的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中心。 如何点燃学生心中的那把火,教师需提供最直接的光源。翻转课堂实施前,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理念,搭建合理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方法;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必须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具体课堂教学中,内容导入、任务布置、完成方式、评价体系必须合理有效, 同时记住课堂上学生仍然是中心;全过程需要教师积极跟进,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答疑解惑和给出评价。 让学生适应和喜欢“翻转课堂”,无疑会事半功倍。
2.致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分组教学加强其合作意识
施行“翻转课堂”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教师应找到有效、合理的方式,有意识、有方式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开展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搭建基础;同时需要学校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加强各个主体(学习平台、学生工作系统、专任教师)的通力合作。
分组教学是开展翻转课堂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间的互助合作精神,还可以在小组间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亚课堂”作用,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1]。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分组、精细分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形式多样、效果延展等方式有效开展分组教学[12],加强组内协作、组间对抗,组与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思想碰撞,取长补短[13]。
3.有效发挥教学团队的力量,加大翻转课堂实施的深度和广度
翻转课堂的主力是教师,主体是学生。但每一门课、每一节课的有效翻转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任课教师个人的意愿和能力,更要依靠其所在教学团队的分工和协作。首先,教师应加强对课前学习的改革力度,丰富课前学习资料,调整课前预习结构,为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课前学习方式;其次,教师需要从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教学艺术等多角度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再者, 每一门课程的翻转必须依托一个具体的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内成员有效的分工合作,制定具体课程的翻转模式和实现路径;最后,不同的教学团队间可以形成合作、共享、共建机制,从而有效拓展翻转课堂的广 度。 重邮在 2018 年 3 月的翻转课堂试点项目中,要求教学团队提供详细的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允许授课教师对规定的任课学时采用灵活的安排方式 (如 64 学时的课程,可以有超过一半的学时由教师和学生自主安排);同时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但需要教师加强对全过程的有效引导和跟踪,并提前提交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教案;课程结束后,需要提供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保证最终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4.建立健全过程考评机制,验证和保障翻转课堂的效果
在翻转课堂实施中,如果教师不能制定出客观有效的全过程考评机制,将很难实际评价教学效果,也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激情, 实现翻转课堂的目的。过程考评机制的建立可以通过增加过程成绩比重,结合多种方法具体实施。 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途径提高考评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如基于数据量化分析,对学生学习历程及行为进行分析和评量[14]。 近年来重邮对学生总评成绩的构成进行了优化,鼓励教师增加过程性成绩占比(如不少于总评成绩的 50%),同时要求增加和明确过程性考核的次数、 方式和具体记录等。在具体翻转课堂实施中,很多教师和教学团队采用小组讲课,专业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测试、文献综述、名著阅读 分享、专业论文撰写、创新创业策划等方式,加大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俊芳,崔莹.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6(6):105-110.
[2]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6):66-72.
[3]郑瑞强,卢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与实践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7(1):97-103.
[4]周远清.我的教学改革情结[J].中国高教研究,2015 (9):1-3.
[5]孙宏扬.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弊端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0):100-101.
[6]朱启胜.翻转课堂:基于本土化实践的认识及思考[J].新课程评论,2017(4):82-89.
[7]王润兰,张振国,马艳彬,宋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影响因素探析——基于X校27门课程的跟踪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12):131-137.
[8]胡小勇,张瑞芳,冯智慧.翻转课堂中的问题导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7).
[9]Sadler D 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 [J].Instructional science,1989,18(2): 119-144.
[10]陈敏,杨现民.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 2016(6).
[11]任衍信.分组教学的利弊反思[J].科技视界,2012 (26):205.
[12]黄学锦,向劲松.谈高校课堂上的分组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78-80.
[13]胡小勇,李丽娟,郑晓丹.在线环境下学习者协作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5-9.
[14]高媛,黄荣怀.《2017 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解读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7(4):4-10.